360论文发表网logo
在线客服:
360论文发表网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六合扒手

论文范文

关于我们

信誉说明

论文指导

付款方式

服务价格

六合扒手合作

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 360论文发表网 > 论文范文 > 初等教育 > 正文
初等教育

浅谈学前儿童游戏论课程建设

发布时间:2017-02-27 02:02

  
?

  学前儿童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全面阐述儿童游戏的涵义与本质,儿童游戏的理论、研究概况与发展,游戏的类型与结构功能,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游戏观、幼儿园游戏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内容。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技能,确立科学的游戏观、儿童观、教育观,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一、学前儿童游戏论开设的重要性

  一方面,游戏本身的重要性。儿童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童年的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而且是帮助儿童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和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纲要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这是对游戏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关系的概括,也是对游戏的教育价值的肯定。所以,若想发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要有通过游戏完成教育的组织和引导能力。

  ①另一方面,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对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者发现,学前儿童游戏论在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历来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十分注重学生对游戏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设计及组织游戏能力的获得。在对其他兄弟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并广泛征集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在2012 年5 月进行的琼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论证会上,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三亚市第一、第二幼儿园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琼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指导思想正确,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学前儿童游戏论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能反映本学科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因此,将学前儿童游戏论设定为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有着充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学前儿童游戏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一) 课程目标

  在学前儿童游戏论的课程建设中,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以学校和院系本科教育发展规划为总体依据。同时,结合本门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出课程的规划和目标。

  琼州学院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应用”为主导,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为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以培养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的高级管理岗位上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②因此,学前儿童游戏论的__课程目标是,通过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学前儿童游戏论的讲授,逐步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中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高等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是落实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是学前教师培养的载体,是影响学前教师素质提高的最为关键的、直接的和稳定的因素。学前教育专业是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一个新兴本科专业,如何通过专业的课程建设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本专业的核心工作。本文将就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前儿童游戏论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做些总结。】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最终帮助学生加深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认识,熟悉各个年龄段儿童游戏的特点,掌握儿童游戏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与开发的技术,培养具有一定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 课程内容

  在确定学前儿童游戏论的具体教学内容时,不能孤立地考虑问题,而是应该将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机地融入到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建设中,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③具体的课程内容提纲如下:

  第一章为游戏的概述,包括游戏的词源、游戏定义的几个维度、游戏的特征及游戏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为儿童游戏的概述,包括儿童游戏的特征、儿童游戏的分类及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

  第三章为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包括: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第四章为游戏从婴儿到儿童后期的发展,包括:婴幼儿期的游戏;儿童早期的游戏:假装游戏的黄金时期;儿童后期的游戏:受规则支配的游戏。

  第五章为玩具和游戏材料,包括:玩具的产生、发展及种类;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玩具的配置与安全以及提高玩具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为幼儿园中的游戏,包括:我国幼儿园游戏发展与研究的概况;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幼儿园中游戏环境的创设。

  第七章幼儿园游戏组织与实施,包括:幼儿园游戏的设计要求与原则;幼儿园游戏的观察方法与记录;幼儿园游戏实施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第八章为幼儿园游戏指导,包括: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教师的作用及如何参与介入游戏的方法和如何组织幼儿讨论;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幼儿园游戏的特点,不同类型游戏的指导策略,不同年龄班的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

  三、学前儿童游戏论的教学方法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一方面,需要具有雄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实践教学情况,具有更灵活、开放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④因此,一是学生理论学习是必需的;二是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在加强学生理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 多样化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在学前儿童游戏论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尝试改变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单向传授的灌输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比较法等。例如,在讲解”儿童游戏概述”中儿童游戏的特征时,教师不需要马上进行讲解,而是给出四个儿童游戏的观察记录,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分别分析讨论四个儿童游戏,并得出儿童游戏的特征,提高和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由于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案例教学法也是教授本课程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游戏从婴儿到儿童后期的发展”的具体内容时:将各个年龄段儿童游戏的相关视频及录像给学生观看;教师提出与视频相关的问题,引发各方解释,形成多方对话,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学生各个小组整理各个年龄段儿童游戏的种类与特点,教师将学生总结的零散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清晰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也恰恰正是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

  总之,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由领导者、组织者逐步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从单向的讲授逐步转变为双向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和共同学习,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最终实现学生真实的学习。

  (二) 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灵活的动手和应变能力

  首先,学前儿童游戏论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其次,作为学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灵活扮演各种角色,具有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⑤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安排学生进行集中见习和校内模拟实习。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实践能力、打破封闭、僵化的学前教育教学方式,以开放、灵活的课程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幼儿园游戏活动。本课程共安排12 个实践学时,分别是:两次幼儿园见习,计6 个课时;一次校内模拟实习,计2 个课时,一次幼儿园实习,计4 个课时。见习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幼儿园游戏环境布置与创设的观察记录。校内模拟实习主要涉及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实习内容是在校内模拟实习的基础上实施幼儿园游戏。

  在具体实施教学实践环节时,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理论,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完成见习作业:相应观察记录;游戏活动的设计,并进行校内模拟实习,接着在课堂内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理论进行讨论分析观察记录并改进游戏活动设计。最后,再次回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习。此实践环节不仅学生反馈效果较好,也受到幼儿园方面的欢迎。教学实践环节的作业按2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当中。通过学前儿童游戏论教学实践环节的,一方面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实现理论解释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获得了较大的学习收益。

  四、学前儿童游戏论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帮助教师施教、学生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是课程最基本的要素,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教材建设同样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目前,本专业教材建设从两方面入手:静态教材:本专业为学生选择的教材是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教授撰写的《学前儿童游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002 年荣获全国认为社会科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具体讲授的内容,教师则在此基础上又综合了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撰写的《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规划课题)。动态教材:利用微信,建立了本课程的公众平台———学前儿童游戏论,学生通过对公众号加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公众平台随时随地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布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如游戏观察记录,对课程内容的思考与提问,自己的游戏活动设计等等,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论与交流。这一方法大大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这一做法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和喜欢。接下来,本专业教师团队将通过以下工作进一步进行本课程的教材建设:

  第一,静态教材本专业计划针对地域特色及本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校内教材,琼州学院地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集聚地的琼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游戏,可以对其加以利用形成课程特色。

  第二,动态教材:一方面完善已有的微信公众平台,另一方面将与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联合推出一款课程软件,该软件类似与QQ 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学生通过下载手机客户端,使用手机登陆,依据登陆时间、发布与课程相关的文章积累经验值,将此经验值纳入课程评价并计入学期总评当中,此项目正在进行当中。

  五、学前儿童游戏论课程建设的后期展望

  2012 年琼州学院正式开始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迄今共有14 级、13 级、12 级三届本科生。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研究。首先,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系统过程,需要立足现实,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把课程建设深入到系统的教学活动中。其次,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仍需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学前儿童游戏论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课程前期准备的建设者,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梯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作为执教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人文知识素养以及相应的执教能力。其次,执教者本身也要具备相应的幼儿园实践能力与经验,比如,要求执教教师坚持进入幼儿园观察学习。再次,执教者具备教学反思能力,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机智。最后,执教者还应积极主动吸取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依托科研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学前儿童游戏论教学从灌输式到启发式再到参与式的教学方式。⑥

  (二) 评价标准的建设与改革

  1. 课程评价。

  根据学前儿童游戏论的性质特点,建立起个性化的学前儿童游戏论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比如,学生网上评教、建立起学生评价的常态机智;教研室同行评价主要是开展相关课程的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等,开展互评,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课程评价,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2. 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

  不再简单地以一张卷子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建立”学生学业自评体系”和档案袋。

  学生学业自评体系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⑦学生学业自评体系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建立学生学业档案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业的自主发展,加强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各学科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学业发展中__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⑧

上一篇:大班阅读《蚯蚓的日记》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常见问题
360论文发表网 版权所有 http://www.03423.com
360论文发表网